西直門由西直門城樓、西直門箭樓和甕城組成,原址為元大都和義門,明永樂十七年改為現名。西直門是北京內城的九大古城門之一,是除正陽門外規模最大的一個城門。另外,西直門還是明清兩代自玉泉山向皇宮送水的水車必經之門,因此有“水門”之稱。
西直門城樓臺基底寬40.9米,城臺頂進深24米,城臺高10.75米,內側券門高8.46米,外側券門高6.3米。城臺內側左、右馬道寬5米,城樓面闊五間,連廊面寬32米,進深三間,連廊通進深15.6米,城樓連城臺通高32.75米。甕城為方形,東西長62米,南北寬68米,甕城南側辟券門,券門上建閘樓,東北角建關帝廟。
清乾隆五十四年曾大修西直門城樓、箭樓。
清光緒二十年(1894年)修西直門至頤和園之石路,同時修繕西直門城樓。后因中日甲午戰爭爆發,未及完工即告中斷。
1950年西直門城樓、箭樓及甕城曾修繕。
1969年拆除甕城、箭樓、城樓。其間曾在箭樓城臺中發現和義門甕城門洞,后來都被拆除了,我們只能通過老照片來回憶舊時的老北京,舊時的西直門。
西直門老照片